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学之名义

    之恶业。㈢调伏:  调伏烦恼,指内在之调和,控御身口意三业,制伏诸恶行,其宗旨在于使众生究竟出离解脱。㈣善治:  遗教经里,佛陀临命终之际告诫我人,要能善治堤塘,也即是说要能善于调治身心,使得清净,...使用的“用语”不同,一般的说法有三种:1、昆奈耶(昆尼);2、波罗提木又(别解说);3、尸罗(清凉) 。  尽管名称不同,然内涵却相差无几。  A:昆奈耶  昆奈耶(昆尼)是梵语,含有律、灭、调伏、...

    闲居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165407.html
  • 论学僧之成绩

    宏法利生者也。第二行者,即德行,谓能修养身心,调伏烦恼,防止诸非,而不至有越轨则之行动,故此二种皆佛法之所并重者也。然合普通言之,即是学问道德;在佛法中则摄为教证二种功德。教者即是通达圣教。证者谓由佛...,自能断除烦恼,而得解脱。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等,即是对治吾人身心之阿伽陀也。今姑为诸生将学僧修学应得之成绩一义,提出略为解释。  二、国民教育之成绩  成绩之说甚为广泛,如农以收获为成绩,商以盈利为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1266330.html
  • 平常心:心灵环保的良药

    ,才能完成超越生死,调伏烦恼,实现心灵的和谐与环保。 二、如何建立平常心,让心灵得以环保 1、心灵的环保,首先在于修炼一颗平常健康的心。 一个人要有健康的身体,关键在于日常培养...表现在我们人类内心世界的安宁,不要被烦恼、仇恨、是非所障迷,这更需要我们升起等视众生的心,这种心就叫“平常心”。 一、让心灵环保安宁的根本在于生起平常心。 当年,六祖慧能大师 听人诵读...

    素全

    |平常心:心灵环保的良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2873887.html
  • 现世众生走入歧途的根本原因

    佛门之后,因为没有用心来调伏烦恼,轮回的可怕劲敌——我执、我所执依然将变相地发展起来。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佛教领袖、社会名流,贪求宗教家、慈善家的美名,或者独占山头,招揽徒众,力图壮大自己的声势,使自己... 在星光隐没的暗夜,通往极乐之城的光明坦途已被烟雾所遮障,四周是各种蜿蜒崎岖的险道,似乎有种种诱人心魂的蛊惑之音在召唤着人们:请你踏上此道,它将给你带来安乐!于是人们不加思考顺应自心的烦恼径直趣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2875622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现观总义》讲记 第五课

    发愿对境,虽然抉择得很清楚,但对相续还没有大的作用。因为闻思其实离不开修行,仅闻思而不修行,那就像仆人算主人财物一样,无法真正调伏烦恼。   因此,首先从无常之相入手,直至最后的佛相,都以二谛双运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现观庄严论|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21472791436.html
  • 如是弘愿,如是伟业--纪念中国现代著名佛学家法尊法师

    第二行者,即德行,谓能修养身心,调伏烦恼,防止诸非,而不至越轨则之行动。故此二种皆佛法之所并重者也。然合普通言之,即是学问、道德;在佛法中,则摄为教、证二种功德。教者即通达圣教。证者谓由佛之言教,而亲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1343115.html
  • 戒律与生活

    戒律的根本精神就在于此。  戒律梵语有三:一、毗奈耶,二、波罗提木叉,三、尸罗。  1、梵语毗奈耶,译为律、灭、调伏、善治等。若以律准绳,就能灭诸恶非,调伏烦恼,善治身心而得清净。以戒来约束自己的思想...烦恼、了生死的捷径妙道。  3、梵语尸罗,译为清凉,亦译为戒。所谓清凉,是因持戒之人,三业清净,绝诸罪非,内无热恼,外无羞惧,故名清凉。又戒能防止非止恶,勤策三业,故名为戒。俗话说:“白天不作亏心事,...

    昌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349654.html
  • 戒律的缘起与律藏的结集

    戒律的缘起与律藏的结集  1、戒律的缘起  ⑴什么是戒律?  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为信徒制定的修行与做人的生活准则或行为轨范。它有各种名称。或名毗尼,此译为律,义为调伏,因为持戒能调伏烦恼;又义为灭,因为持戒能灭诸过失。或名波罗提木叉,此译“别别解脱”,表示持戒能一一防止身三(杀、盗、淫)口四(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)七支过非,渐次灭诸烦恼而得解脱。或名尸罗,此有清凉、安稳、安静、寂灭四义,表明持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659656.html
  • 人天始基 入道津梁——试述对戒律的点滴认识

    戒律梵语有三:一、毗奈耶,二、波罗提木叉,三、尸罗。  1、梵语毗奈耶。译为律、灭、调伏、善治等。若以律为准绳,就能灭诸恶非,调伏烦恼,善治身心而得清净。佛陀制戒,主要是让弟子依戒行持,调伏身心。佛弟子...佛制戒的根本意趣,也是出家受戒、持戒必有的利益。因为遵行戒法,不但不可以摄取众僧、使僧团和乐,还可以断除现在、未来的有漏烦恼,可以依此保护有惭愧的人,治罚或灭摈难调伏的人,僧团因此而得清净。这样,自然可以...

    继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346256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艺术的灿烂明珠--石窟艺术(续)

    均不离禅定。禅宗下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且以话头机锋,相互印证,心心相传。“牧牛图”蹊径烛辞,用牛比喻人心,以牧牛者北附修行者,譬喻人在修戒定慧时,用八正道调伏烦恼,心体澄静,物我双亡,人大觉...从烦恼如出澜之牛,丛生不绝蛤,经行者有心发愿,欲降伏之,至狂劲已息,任心末服,尚须努力,达到烦恼已尽,如水澄静,无有风波,最终至人、牛不见杳无踪,明月光寒万象空,等实证中的境界。有人认为“牧牛图”...

    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065230.html